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上海大学体育学院十四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创建时间:  2021/03/04  居佳琪   浏览次数:

1 / 20
上海大学体育学院十四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一、 上海大学体育学院“十三五”规划总结
(一) “十三五”发展现状与主要成就
“十三五”期间上海大学体育学院紧密围绕上海大学的办学宗 旨,强化“以学生为本、五育并举、健康第一、终身受益”的高等学 校体育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为抓手,以提升学生体育专项 化能力为目标,积极推进上海大学公共体育个性化改革。五年来,在 体育学院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下,公共体育教学、学生体育社团发展、 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体育场馆效益、体育设施维修与完善、校园体育 文化展示、校园体育竞赛、体育社会服务、体育专业硕士点创建和招 生、体育科研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提升了上海大学体育教育的 办学水平,办学成果得到上海市和全国高校同行的高度认可。
(二)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组织文化建设初显成效
在学校组织部的领导和指导下,学院加大了党建工作力度,健全 和明晰了党支部工作要领,发放了支部工作手册,创新了支部工作方 式,党建工作卓有成效。贺晓明老师获学校“优秀共产党员”,王长 琦老师获学校“优秀党务工作者”,秦文宏、李效凯两位老师获上海 市育才奖,体育学院两个支部获得上海大学“先进党支部”的称号, 另有两个支部提交的党建项目获批学校“党建好项目”。加快体育文 化建设,在训练馆二楼和三楼设立体育办学荣誉墙,展出了近年来体 育学院的办学成果。充分利用“上大体育”、“上大体育社团 ”两个 微信公众平台,及时发布上海大学体育工作动态,发送上大体育宣传 推文,传递上大体育温暖和力量,凝聚上大体育精神;精心打造上大 体育节,传播优秀的校园体育文化,展示全校师生的体育风貌,营造 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校园体育氛围,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参与 体育社团活动和体育节的学生逐年增长,体育赛事品牌的辐射效应在 不断提升。
2、公共体育个性化教学改革持续推进
“十三五”期间,上海大学重点建设 25 门体育基础课、20 门体 育专项课、5 门体育通识课的个性化公共体育课程体系,出版了 6 部 个性化大学公共体育教材,完成了 11 项大学公共体育专项运动等级 标准的制定,编制了个性化《大学体育专项运动等级标准(汇编)》; 同时,以学生为本,不断改革学生课外锻炼形式,建成了网上 APP 形 式的课外自主锻炼平台,学生每年多跑 90 公里以上。上海大学体育 学院倡导的公共体育个性化教学理念在国内已经形成较大影响力。建 立了 3 个典型教学团队,国际化小学期每年开设 1 门体育类课程,专 业硕士招生规模 2020 年已达 22 人。实现大学公共体育个性化改革成 果在全市 16 所高校试点推广,公共体育个性化改革成效明显。 五年来,体育学院孵化了 1 个校级挑战性课程教学研究团队,4 个体育信息化课程建设的高水平示范性课程教学团队、2 个校级思政 课程教学团队,建立了学生体质健康信息促进平台,成立了异常体质 2 / 20 学生信息跟踪与康复训练工作团队,与教务处和学生质量评估办公室 合作成立了校院两级教学督导综合考评体系。
3、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巩固加强
五年来,体育学院引进了 2 名具有博士学位教授,自身培养了 1 名教授和 5 名副教授,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达到 36.4%;新进 9 名青年教师,其中 6 名教师具有健将等级。1 名教师被选送到国外知 名大学做访问学者,2 名教师考上博士,2 名教师被选送到国外进行 专项培训,2 名国外知名教授来我校开设国际化课程,11 名教师被聘 为体育学院体育专业硕士生导师。
4、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十三五”期间全校近 40 个体育社团高质量发展,社团学生参 与人数增长了 33.3%,培育了 3 个校级精品社团,1 个市级精品社团, 3 个全国百佳公益体育社团,每年承办 3-5 项上海市大学生运动项目 比赛,2018 年上海市第十六届运动会团体总分第四名,并获得上海 市运动会体育道德风尚奖。2018 年继续蝉联 “上海市学校体育工作 先进单位”,体育学院承担的一年一度“校长杯”网球赛事和上海市 大学生网球赛事促进了校园网球文化的普及,营造了上海高校浓厚的 网球参与氛围。2017 年,上海大学被人民网评为全国高校体育赛事 排行榜 TOP10,在全国高校体育发展中享有较高的声誉。2019 年上海 大学第一届体育节学生参与人数达到 14400 余人,参与人次较上一年 度增长一倍。学校各类体育竞赛信息化平台已经建成、训练馆展厅中 钱伟长老校长对体育的关心,以及体育竞赛奖杯奖章的布置,传播了 3 / 20 体育文化,传递了体育发展的正能量。
5、学科建设和科研成果稳步增长
五年来,体育学院在缺少学科发展平台的情况下,努力跟上学校 发展的步伐,除了抓好公共体育教学之外,强化教师科研成果的产出。 近五年,体育学院教师共发表 SCI、SSCI 论文 7 篇,中国中文核心期 刊论文(CSSCI)23 篇和一般期刊论文 27 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 题 1 项,完成省部级课题 3 项 ,主持和完成厅局级课题 21 项。2020 年体育学院教师申报国家社科基金课题 12 项,在学校所有申报单位 中的增长数量排在第 2 位,教师科研积极性获得明显提升。“十三五” 期间学院也邀请了《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主编吴坚、《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ports marketing and sponsorship》主编张建辉教 授等国内外知名教授分别给体育学院师生做高质量论文发表学术讲 座。
6、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五年来,上海大学体育学院始终把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作为人才培 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队管理上,对运动员严格要求,要求教练员 在完成好训练任务的同时,紧抓学生运动员思想政治工作,关心毕业 生就业,体育班学生就业率超过管理学院学生总体就业率,2020 年 达到了 100%的签约率。全方位关注运动员成长,运动员培养取得较 好效果。 不断规范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制度,五年中未出现一例招生违规事 件。上海大学目前有男子排球、女子足球、网球、田径、武术五支高 水平运动队,教练员在有限的训练时间里,不断提高训练理念、借鉴 先进科学的训练方法、手段,训练工作做到了扎实有效,运动员的训 练积极性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有一定提升。五年来,在国际比赛 中,网球队代表中国大学生参加了两届法国“大师杯”世界大学生网 球团体赛,分别获得第四名和第六名的成绩;在全国比赛中,有 11 名高水平运动员代表上海市大学生,参加了 2017 年第十三届全国学 生运动会比赛,获得金牌 1 枚、银牌 1 枚,铜牌 2 枚,6 项第四名至 第八名的成绩;在全国大学生单项锦标赛中获共得金牌 12 枚、银牌 10 枚、铜牌 8 枚,也涌现出大批具有健将级水平的优秀运动员。31 名高水平运动员出国或直升方式读了研究生。 2017 年大运会期间田径、网球、排球队均有运动员代表上海大 学生参加比赛,并在比赛中获得 1 金、1 银、2 铜,确保了 2-3 支高 水平队在全国高校处于领先水平。在扩大国际影响力方面,网球队代 表中国大学生参加 2 次国际比赛,武术队出国交流 2 次。 “十三五”期间获得了足球项目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资格,完成了 既定目标,在落实“体教结合”工作方面, “一条龙”的建设任重 道远。体育学院虽然与上海市体育局、上海东方男排、巴士网球俱乐
部、市田径队有一定合作但并没有形成有效机制,在特色中学合作方 面与上海行知中学、山东省郯城第一中学签订了合作协议。
7、国际和港澳台学术交流频繁
“十三五”期间,体育学院有 2 名教师出访美国进修学习,7 名 教师分别参加了伦敦奥运会科报会、里约奥运会科报会和即将举行的 东京奥运会论文报告会。“十三五”期间邀请了 10 余名国外和港澳台 知名学者来体育学院讲学,分别与日本大学、日本女子大学、美国佐 治亚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台北市立大学、台湾静宜大学等知 名大学初步达成合作协议。首批招生的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已有 3 篇 论文被东京奥科会录用。
8、首批招生的体育专业硕士生成果丰硕
2019 年 9 月,体育学院首批 15 名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开 启了体育学院研究生独立招生培养的序幕。近一年来,体育专业硕士 培养取得显著成效。通过积极参加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举办 的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提升研究生学习能力。张育铭、凌鑫、袁存光 等同学在教育部举办的“冰雪创意大赛”中分获金奖和铜奖各 1 项, 体育学院全体学生组成的三支代表队参加了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 创新创业大赛华东片区比赛,全部获得三等奖。樊琛、袁存光、梁若 楠等同学的论文被东京奥运会论文报告会录用。另外,体育学院研究 生参加的上海市健美操比赛多次获得大奖。
9、体育场馆建设与服务不断改善
五年来,体育学院场馆设施中心勤于奉献,服务教学,把师生身 体健康放在教学服务工作的最显位置。每年服务体育教学(含课外活 动、晚自习)约 11 万小时,运动队、学生体育社团活动 5000 小时左 右,校内大型活动使用场馆 800 小时。五年累计服务师生时间超过 50 万小时。电子收费系统、场馆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网球场、篮 球场、荷球场等场馆先后进行了修缮,保证了教学训练服务。同时场 馆中心为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大学生体协、周边部队官兵、宝山区教 委、宝山区体育局等部门提供多样化的社会服务,满足了周边居民参 加体育锻炼的需求。2018 年、2019 年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服 务满意度测评,总体满意率超过 95%。中心先后被上海市大学生足球 联盟杯赛评为 2017 年度和 2019 年度最佳赛区、最佳赛事组织、体育 道德风尚奖。2017 年、2018 年学校游泳馆连续两年被评为市先进游 泳场所。在保障教学的前提下,2016-2019 年四年间,体育中心对外 开放服务收入共计 3282 万元,上缴学校利润 734.8 万元。体育学院 场馆设施中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10、校园足球发展中心服务社会成效显著
五年来,由上海大学校园足球发展中心参与的校园足球发展与运 行机制进一步健全,基本形成由校园足球联盟、市区两级精英训练营 (基地)、校园足球特色/传统学校、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市校园足球 发展中心及市学校体育评估中心构成的“六位一体”校园足球发展体 系,管办评研等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十三五”期间,107 所幼儿园 被命名为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356 所中小学学校被命名为全国校园 足球特色学校,5 个区命名为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区或“满天星”试点
区;同时 16 个区分别成立了区级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50 所高校成 为大学生足球联盟单位,11 所高校具备高水平足球队招生资质。校 园足球注册运动员人数已达 3 万 5 千多人。大中小学一体化的校园足 球课程体系初步构建,基本实现了“校园足球特色校每周 1 节足球课, 其它学校每周 1 次足球活动”的目标。五年来,由我校校园足球发展 中心推动成立了上海市 140 余支各组别男女校园足球精英队,参训人 员达到 7000 多人,定期参加市级精英赛营员已达 3000 余人。2019 年中小学赛事(包括中职学校),我市 16 个区区级校际正式比赛场次 达到 5258 场,参赛队伍数量达到 2069 支;市级正式比赛分为 14 个 组别,比赛场次 1579 场,90 个赛区,参赛运动员 7881 人,参赛队 数 402 支。大学生赛事,市级正式比赛分为 6 个组别,比赛场次 286
场,32 个赛区,参赛运动员 3031 人,参赛队数 127 支。
(三)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1、组织发展凝聚力不够
“十三五”期间,上海大学发展的目标定位是“将上海大学建成 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体育学院的 目标定位是“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建立系统的公共体育 个性化特色体育课程”等,体育学院的目标定位与学校发展目标定位 如何衔接,缺乏应有的措施和方案,导致教师对学院目标与学校目标 在统一认知方面存有误差,带来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具体表现就是工 作能动性不够、创造性较差,凝聚力不够。
2、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学校发展要求
学校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人才建设,如果学院发展缺乏人才导向, 以“学生为本”很难实现。五年来,学院人才建设相当落后,40 岁 以下教师的职称发展几乎停滞,同时 40 岁以下教师的学历偏低,发 展同样停滞。根本原因在于学院发展与学校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理 解上的矛盾和冲突,自身对体育发展的理解偏离体育科学的正常轨道。
3、缺乏高质量发展的投入与努力
“十三五”期间学校发展的步伐很快,多源于讲究高质量发展, 体育学院围绕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不足,因而在任何一个工作领域中都 缺乏“0-1”的创新,高质量成果在整个“十三五”期间表现不如意, 高质量发展的思想不聚焦,投入与努力程度缺乏。
4、制度建设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应
“十三五”期间,尽管学院不断努力在完善教学、社团建设、高 水平运动队建设等方面的相关制度,制度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制 度本身应有的内涵缺乏挑战性、竞争性和先进性。在目标定位有所偏 差、鼓励先进等方面制度缺失的条件下,“十三五”期间学院各方面 高水平的成果没有充分体现,发展特色不鲜明。
二、“十四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
“十四五”学校对规划制定的总体目标是“规划引领追卓越,善 做善成创一流”,如何从规划中去体现追求卓越,从行动中去做成一 流是规划精神的重要体现。过去的“十三五”,体育学院发展有喜有 忧,有些指标已经完成,也有些指标与当初设定的要求仍有较大的差 距,存在的问题有:总体思路与学校发展要求不合拍、缺乏学科体系 支撑、人才发展谋划不足、校内外资源整合考虑不够、精品成果偏少、 服务社会的内容不足等。这是“十四五”体育学院着力要解决的问题。
(一)面临的机遇、挑战、优势和劣势
从“十三五”到“十四五”是上海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从打基础 到全面提升阶段的重要时期。也是体育学院从服务于学校公共体育教 学到公共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和学科建设同步推进的机遇期,体育学 院转型发展的机遇是与学校发展面临的机遇同步关联的。学校在谋划
“十四五”发展中,特别提出要有争创一流的勇气,对标最高标准、 最好水平,干就干成一流、做就做到极致。 学校提出“追卓越,创一流”的发展目标对体育学院来说,是发 展的机遇,更是发展的挑战,这种挑战必然要在“0-1”中去寻求, 必须要改变原有的制度导向,必然要建设好体育学学科,必然要找到 体育学院人才培养的机制,必然要发现体育学院的发展动能。 体育学院目前发展的优势在于:一是国家政策支持。近年来国家 围绕体育发展出台多项政策,全国教育大会上进一步明确了把涵括体 育在内的“五育”并举作为教育发展指导思想;国务院也把“健康中
国”、“全民健身”、“体育强国”列为国家战略,新冠疫情发生后,体 育教育的地位一定会越来越高;二是地处上海,又拥有综合性大学的 学科优势,同时面临上海大学快速发展的契机;三是体育专业硕士点 建设逐步走上正轨,考生人数逐年增加,生源质量不断提升;四是学 校学科交叉不断拓展,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有了条件性支撑;五 是学校鼓励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双万课程建设等各类金课课程建设, 为体育学院课程建设发展搭建了申报和深化的平台。 体育学院目前发展的劣势在于:一是长期聚焦于公共体育教学, 教师个人发展受到限制,导致教学积极性持续不高;二是尽管公共体 育教学在不断改革发展,但总体来说体育学院在整合和盘活校内外各 类资源,推进学院总体发展上不够;三是人才劣势较为明显,尤其是 中青年教师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缺乏;四是学科发展劣势,体育学 院因为缺少学科支撑,总体来说,在学校重点发展学科建设的背景下, 体育学科发展非常滞后。
(二)与标杆学院发展情况的比较与分析
我们分别选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苏州大学、 浙江大学五所综合性高校体育学院发展作为体育学院的对标单位。 清华大学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体育学博士后流动站,体 育学科建设走在全国体育学科发展的前列。清华大学体育部拥有教授 14 人,副教授 34 人,助理教授 2 人,讲师 8 人,助教 4 人。教师队 伍中博士 18 人,硕士 23 人,本科 21 人,博士生导师 11 人。高级 职称比例占到教师总数的 77.4%,博士占比 29%。北京大学拥有体育
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在最新 2020 全球 QS 体育学科排行榜上排名第 64 位,北京大学体育学科的优势地位在于其运动医学方向的成果超 越国内所有专业体育院校成果,在 QS 体育学 100 强中,大陆仅有北 京大学一所,北京大学体育教学部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占到教师比例的 82.4%;上海交通大学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9 软科中国最 好学科排名进入 4%;苏州大学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9 软 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进入11%;浙江大学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2019 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进入 10%。 与标杆院校体育发展的差距表现:(1)办学理念差距。对标名校 体育发展,体育学科建设均是伴随学校整体学科发展快速发展的,体 育学在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能够极大反哺整个学校学科体系的发展 与完善,体育学甚至在很多综合性院校中成为学科发展的佼佼者。长 期以来,体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没有在体育学院办学理念上得到重视, 导致教师仅仅满足公共体育教学,长此以往,温水煮青蛙,教师的教 学积极性不断丧失。(2)学科建设差距。高水平建设大学一般把体育 学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因为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 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的不断推进,推动体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日 益突显,体育学作为独立的一级学科,在公共卫生和运动健康促进方 面得到了广泛的社会支持;(3)人才建设差距。从对标院校体育学科 的人员构成看,人才建设差距十分明显,北京大学体育学高级职称占 比超过了 80%,青年教师高学历、高职称、高成果表现尤为突出;(4) 办学资源差距。横向和纵向资源利用上差距明显,清华大学广泛发动 校友建设体育学科,设立了体育产业基金,扶持体育教学和科学研究 发展;北京大学充分利用医学学科资源,建立运动医学研究所,运动 医学研究成果显著,这是体育学获得全球 QS 排名 64 的重要依据。
三、“十四五”期间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追卓越,创一流”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宗旨,也是“十四五”指 导体育学院工作的主要思想,按照学校“干就要干成一流,做就要做 到极致”的工作思路,“十四五”期间,体育学院将按照学校发展要 求和高校体育学科自身发展规律,以体育学一级学科申报和建设为引 领,以教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体质为根本,以服务社会需求为 动能,以培养优秀研究生为己任。对标标杆学校体育发展,外抢资源, 内抓管理,破解难题,让体育学学科发展、公共体育教学精品建设、
体育社团品牌化发展、高水平运动队成绩有所突破。
(二)发展目标
“十四五”末学校的发展目标是要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按照这一总体目标要求,体育学院将在学科建设、教学训练、社团发 展和社会服务四个层面上明确发展目标,申报并实现体育学一级学科 硕士点落地,构建体育学科发展平台,加快体育学人才引智工程;积 极推进体育教学训练精品建设工程,在省市级以上“体育思政课程”、 “双万课程”、“精品课程”等高标准“金课”课程建设上有所突破, 高水平运动队取得更优成绩;加快体育社团的影响力工程建设,形成
以体质增长、体魄增强为导向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发布高质量的学 生体质成长情况白皮书;打破校内外学科交叉和服务资源壁垒,提高 体育社会服务质量水准,共建共享体育学院发展成果。
(三)关键指标设定
1、学科建设与发展
申报并落地体育学一级学科,并以体育学一级学科建设为基础, 三年内至少和学校 2 个或 2 个以上的其他学科形成交叉平台,配套新 增至少 1 个交叉学科实验研究中心,并以该试验中心为基础,申报并 立项至少 3 项省部级及以上自然科学研究课题。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 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新焕发活力,以该基地为平台,至少立项 3 项 省部级及以上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抓好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论文 在研究方向上的聚焦工作,每年出版 1 部代表体育发展的专著。体育 专业研究生保持每年 22 人的招生规模。科研经费每年至少 50 万。
2、教学训练精品建设工程
积极推进教学训练精品课程建设,五年内至少申报并成功实施 1 门具有冲击上海市及以上水准的团队通识课程。至少孵化并申报 15 门左右的校级双万课程,至少有 2 门课程能够在“十四五”期间成功 获得上海市级“双万”课程。体育专业硕士在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上获 取前三名的奖项不少于 20 项;高水平运动队在全国或国际大赛上至 少取得 1 个第 1 名和 3 个前 3 名,上海大学女子足球队进入乙级联赛 前列。
3、社团建设工程
抓好体育社团在全民健身中的凝聚力工程,以培养能带动较多学 生参与、辐射面较广、影响力较大的体育社团发展工作。在保持现有 体育社团数量的情况下,新创 1 个高质量、叫得响的引领校园全民健 身国家级体育社团、2 个市级体育社团和 3 个校级体育精品社团,在 体育社团的引领下,学生体育参与人数每年有 10%的递增,建成学生 体育参与大数据,每年发布上海大学学生体育发展趋势和体育参与状 况白皮书。
4、社会服务
学科交叉实验中心、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能 够为政府和社会提供至少 5 项咨询决策和招标课题服务,创建体育学 院为社会发展的体育智库;校园足球社会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创建 1 个校园足球教练员线上线下课程教学平台、1 个校园足球数据库, 每年发布校园足球发展蓝皮书 1 本。每年场馆中心为体育活动和各类 大型场馆活动提供服务超过 12 万小时,服务满意度超过 95%。
四、“十四五”期间的重点任务与战略举措
(一)重点任务
1、强化党建引领,围绕中心促党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 引领力和事业凝聚力,通过各种形式教育,引导教职工以“追卓越、 创一流”为目标,勤奋工作、努力突破,带领全体师生朝着共同的目 标不断奋进。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等组织在汇集民意、凝聚人心、 推进民主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团结和凝聚一切力量,形成事业发 展的强劲合力,构建“团结向上、甘于奉献”的学院工作氛围。
2、抓好教学改革,促进人才高质量发展。全国教育大会把人 才培养认定为高等教育的核心。体育学院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在 大学体育个性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金课”课程申报和实施为抓 手,挖掘体育教育的潜质,通过体育教学高质量培养专业人才。夯实 体育专业硕士课程建设,积极参加全国和省市相关部门组织的研究生 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
3、强化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营造浓厚科研氛围。学科建设与 科学研究不仅是学校“十四五”重点任务,也是体育学院遵循发展规 律,谋求转型,实现突破的立根所在。学科建设的重点任务要进行学 科布局,充分激发教师的科研活力,加大科研团队培育,营造浓厚科 研氛围,产出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鼓励教师在各类科研机构中担 任职务。
4、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职业素养。以全面提高师资队 伍素质为目标,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为重点,实施教师职称提升和引 智工程,着力于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培养,建立有 利于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制度体系。
5、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强化体育精神培育。做好体育社团的校 园体育文化传播工作,推动体育社团提质增效,吸引更多学生以体育 社团为纽带进行体育参与,把体育社团打造成校园体育文化传播,培 养优秀人才的主阵地;积极发挥体育赛事的辐射效应,创新发展学生 身边的体育赛事,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促进学生体质逐年 增长。
6、拓宽国际交流与合作,弥补学院国际化短板。拓展国际合作 渠道,建立国际性的学科合作关系,积极推进教师教学科研训练的国 际互访和研究生短期访学,培养教师的国际化视野。
7、建设高水平运动队,做好体育精神的样板工程。提高教练员 训练水平,激发运动员训练积极性,保持竞技体育成绩处在国内大学 生的前列,在世界大学生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8、提高场馆服务能力与水平,提升师生满意度。加强场馆的科 学化和智能化管理,明确场馆发展定位,提升场馆服务意识,做好日 常场馆设施维护与保养工作,确保场馆发挥最大效益。校园足球发展 中心进一步增强服务社会能力,在校园足球顶层设计、科学研究等方
面发挥效应。
(二)战略举措
1、 重建体育学院网页,把钱伟长体育教育思想深刻融入到新网 页的建设之中;突显“上大体育”公众号体育精神价值的传播功能; 精心抓好体育教学系列思政课程,创建“体育中国”思政课程品牌, 塑造至少 2 个知晓度较高的校园体育文化项目。 外争资源,积极融入学校教学资源体系建设,与教务处紧密沟通, 与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课程团队进行融合,积极打造真正能够反映 “体育中国”通识课程建设要求的教学团队。抓紧布局研究生实习基 地建设,增加实习基地数量,通过体育专业硕士的社会实践,提升能 力和素质,能够在创新创业中展示水准。
2、 在研究生院的指导下,积极参加学科点的申报工作,努力实 现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成功申报;加快学科交叉研究中心、国 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建设;放眼全球, 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 3-5 名;加快内部教师成才的步伐,通过课题培 育与孵化,带动 3-5 名青年教师成才;积极进行各类科研课题申报, 重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申报工作,举行 课题申报论证讨论会;与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社会学院、经济学 院和管理学院等单位合作,实质性推进体育学与上述学院的学科实现 交叉融合,产出新成果。
3、 以追求卓越的教师激励和奖励制度为导向,完善现有的教学 科研训练奖励分配制度,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积极推动教师实行分类管理,完善学院教师考核制度,并把考核结果 作为深造、选拔和职务评聘的重要依据;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和培训 制,提升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
4、 定期调研学生体育需求和体育参与状况,改革体育社团供给 矛盾与失灵问题;强化体育节和日常大型体育活动学生参与,开展体 育社团学生参与评比的品牌建设工程;发布学生体质和体育参与白皮 书,提供学生在校四年体质成长档案,反馈体育锻炼效果,并把学生 四年体质增长率写进当年学生录取通知书,吸引更多学生报考上海大 学。
5、 与国际教育部、国际教育学院探索积极有效的合作模式;每 年邀请国外体育领域至少 2 名知名专家来我院进行短期工作、讲学; 每 2 年举行一次国际学术会议;研究生每年至少 2-5 人到国外知名高 校访学;与葡萄牙“里斯本大学”开展研究生合作培养工作。
6、 推动上大女足整队编制,引进知名女足教练员,快速推进女 足参加职业联赛;与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少体校、俱乐部和特色中学 缔结合作关系,拓宽优秀运动员选材渠道;积极推进教练员岗位培训 工作,每 2 年邀请 2-3 名国内外知名教练来我院讲座运动训练前沿动
态。
7、 积极探索先进的场馆运营制度,从目标管理上下功夫,重视 互联网技术在场馆运营管理中的应用,提升场馆运营的质量和效率, 防范场馆运营风险;建立校园足球发展智库,开通校园足球教练员在 线学习平台,加大校园足球科学研究力度,引导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开展校园足球领域中的研究。
五、“十四五”规划执行的保障与监督
(一)保障措施
1、加强学院的党建引领作用,为规划实施提供政治保障
(1)以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统领全局,常态化加强学院领导班子 和各支部成员学习党章、党史和国情教育,牢固树立领导班子成员廉 洁自律的思想意识,坚定发展信念,用不断创新、舍我其谁的勇气推 动学院的各项事业发展。
(2)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完善学院工作体制和机制,发挥 支部在增强党员意识和服务意识中的组织定力,确保所有党员充分了 解和认知学校和学院“十四五”规划精神,凝心聚力,确保规划精神 和内容得到落实;
(3)加强领导班子和学院的干部队伍建设,完善议事制度,强 化议事规则和议事流程,落实干部的竞争性选拔制度,建立科学的干 部任用、管理、监督和考核机制,提升学院干部的党性原则和工作作 风。
2、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能和运行效率,善做善成
(1)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以学院发展为目标,明确学院 各级管理岗位工作责任、工作要求和工作标准,以激励先进为导向增 补和修订制度,发挥制度在学院良性运行中的杠杆作用。
(2)牢固树立依法依规治院,尤其要提升学院干部的知法履法 能力,增强全院教职工的法制观念,落实学校校园安全稳定工作责任 制和消防责任制,确保学院无重大责任事故和安全事故发生。
(3)加强民主决策,积极探索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有效路径。 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发挥教代会民主管理和监督作用,认真落 实院务公开制度,推行重大问题民主讨论、意见征询制度,积极开展 党内民主教育,完善党内选举制度,不断增强党内选举的科学性和规 范性。
3、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体育学院教职工队伍素质
大力加强教职工队伍的核心价值观建设,从比作赶超上挖掘教学 和科研典型;建立有效的政策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 积极性和创造性,致力于业务能力的不断改善,提高教职员工的职业 道德水平,营造风清气正的体育学院工作氛围;提供教职员工各种形 式的培训与进修,满足教职工不断进取的发展要求。
4、包容开放,资源整合,为规划实施提供健康的财务保证
教育学院全体教职工要有融入学校发展的格局、拥有包容开放的 胸襟,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充分发挥每一位教职员工的活力,积极 拓展引资渠道,最大化引进各类专项投入,推动校企合作,互补优势 资源;加强财务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学校财务制度,落实 内控体系负责人和经费使用责任制,推动财务管理更好的服务学院的 教学、科研与训练。
(二)监督反馈
1、抓好 KPI 指标工作,把“十四五”规划内容做实做大做强。 按照“追卓越,创一流”的学校发展思路,以每年学校布置和学院制 定的 KPI 考核指标为依据,衡量“十四五”规划落实情况,确保规划 内容落地。
2、通过学院官方网页、教职工代表大会、教授委员会、学术委 员会等各种形式和手段,讨论和公布学院“十四五”规划内容和每年 KPI 指标的确定,做到人人知晓、人人理解规划内容与学院发展的关 系,接受学校和学院全体教职工对规划落实的监督。
3、把“十四五”规划分解为每年的发展指标,用“甘特图”形 式列出学院每年的工作任务要求,并把指标和任务落实到具体责任人。 每年将举行规划指标落实情况讨论,总结问题,分析原因,寻找差距, 提出解决方案,根据学校发展,适当纠偏规划在发展中的不适应内容, 确保规划内容紧跟学校的发展要求。


上一条:上海大学学生校内体育竞赛计划安排

下一条:体育学院2021年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