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体育学院
上大体内〔2021〕2号
关于印发《上海大学体育学院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学院各单位:
《上海大学体育学院十四五规划》已经学院领导审签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上海大学体育学院
2021年4月5日
上海大学体育学院 2021年4月6日印发
上海大学体育学院十四五规划
一、 上海大学体育学院“十三五”规划总结
(一) “十三五”发展现状与主要成就
“十三五”期间上海大学体育学院紧密围绕上海大学的办学宗 旨,强化“以学生为本、五育并举、健康第一、终身受益”的高等学 校体育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为抓手,以提升学生体育专项 化能力为目标,积极推进上海大学公共体育个性化改革。五年来,在 体育学院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下,公共体育教学、学生体育社团发展、 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体育场馆效益、体育设施维修与完善、校园体育 文化展示、校园体育竞赛、体育社会服务、体育专业硕士点创建和招 生、体育科研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提升了上海大学体育教育的 办学水平,办学成果得到上海市和全国高校同行的高度认可。
(二)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组织文化建设初显成效
在学校组织部的领导和指导下,学院加大了党建工作力度,健全 和明晰了党支部工作要领,发放了支部工作手册,创新了支部工作方 式,党建工作卓有成效。贺晓明老师获学校“优秀共产党员”,王长 琦老师获学校“优秀党务工作者”,秦文宏、李效凯两位老师获上海 市育才奖,体育学院两个支部获得上海大学“先进党支部”的称号, 另有两个支部提交的党建项目获批学校“党建好项目”。加快体育文 化建设,在训练馆二楼和三楼设立体育办学荣誉墙,展出了近年来体 育学院的办学成果。充分利用“上大体育”、“上大体育社团 ”两个 微信公众平台,及时发布上海大学体育工作动态,发送上大体育宣传 推文,传递上大体育温暖和力量,凝聚上大体育精神;精心打造上大 体育节,传播优秀的校园体育文化,展示全校师生的体育风貌,营造 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校园体育氛围,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参与 体育社团活动和体育节的学生逐年增长,体育赛事品牌的辐射效应在 不断提升。
2、公共体育个性化教学改革持续推进
“十三五”期间,上海大学重点建设 25 门体育基础课、20 门体 育专项课、5 门体育通识课的个性化公共体育课程体系,出版了 6 部 个性化大学公共体育教材,完成了 11 项大学公共体育专项运动等级 标准的制定,编制了个性化《大学体育专项运动等级标准(汇编)》; 同时,以学生为本,不断改革学生课外锻炼形式,建成了网上 APP 形 式的课外自主锻炼平台,学生每年多跑 90 公里以上。上海大学体育 学院倡导的公共体育个性化教学理念在国内已经形成较大影响力。建 立了 3 个典型教学团队,国际化小学期每年开设 1 门体育类课程,专 业硕士招生规模 2020 年已达 22 人。实现大学公共体育个性化改革成 果在全市 16 所高校试点推广,公共体育个性化改革成效明显。 五年来,体育学院孵化了 1 个校级挑战性课程教学研究团队,4 个体育信息化课程建设的高水平示范性课程教学团队、2 个校级思政 课程教学团队,建立了学生体质健康信息促进平台,成立了异常体质 2 / 20 学生信息跟踪与康复训练工作团队,与教务处和学生质量评估办公室 合作成立了校院两级教学督导综合考评体系。
3、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巩固加强
五年来,体育学院引进了 2 名具有博士学位教授,自身培养了 1 名教授和 5 名副教授,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达到 36.4%;新进 9 名青年教师,其中 6 名教师具有健将等级。1 名教师被选送到国外知 名大学做访问学者,2 名教师考上博士,2 名教师被选送到国外进行 专项培训,2 名国外知名教授来我校开设国际化课程,11 名教师被聘 为体育学院体育专业硕士生导师。
4、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十三五”期间全校近 40 个体育社团高质量发展,社团学生参 与人数增长了 33.3%,培育了 3 个校级精品社团,1 个市级精品社团, 3 个全国百佳公益体育社团,每年承办 3-5 项上海市大学生运动项目 比赛,2018 年上海市第十六届运动会团体总分第四名,并获得上海 市运动会体育道德风尚奖。2018 年继续蝉联 “上海市学校体育工作 先进单位”,体育学院承担的一年一度“校长杯”网球赛事和上海市 大学生网球赛事促进了校园网球文化的普及,营造了上海高校浓厚的 网球参与氛围。2017 年,上海大学被人民网评为全国高校体育赛事 排行榜 TOP10,在全国高校体育发展中享有较高的声誉。2019 年上海 大学第一届体育节学生参与人数达到 14400 余人,参与人次较上一年 度增长一倍。学校各类体育竞赛信息化平台已经建成、训练馆展厅中 钱伟长老校长对体育的关心,以及体育竞赛奖杯奖章的布置,传播了 3 / 20 体育文化,传递了体育发展的正能量。
5、学科建设和科研成果稳步增长
五年来,体育学院在缺少学科发展平台的情况下,努力跟上学校 发展的步伐,除了抓好公共体育教学之外,强化教师科研成果的产出。 近五年,体育学院教师共发表 SCI、SSCI 论文 7 篇,中国中文核心期 刊论文(CSSCI)23 篇和一般期刊论文 27 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 题 1 项,完成省部级课题 3 项 ,主持和完成厅局级课题 21 项。2020 年体育学院教师申报国家社科基金课题 12 项,在学校所有申报单位 中的增长数量排在第 2 位,教师科研积极性获得明显提升。“十三五” 期间学院也邀请了《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主编吴坚、《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ports marketing and sponsorship》主编张建辉教 授等国内外知名教授分别给体育学院师生做高质量论文发表学术讲 座。
6、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五年来,上海大学体育学院始终把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作为人才培 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队管理上,对运动员严格要求,要求教练员 在完成好训练任务的同时,紧抓学生运动员思想政治工作,关心毕业 生就业,体育班学生就业率超过管理学院学生总体就业率,2020 年 达到了 100%的签约率。全方位关注运动员成长,运动员培养取得较 好效果。 不断规范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制度,五年中未出现一例招生违规事 件。上海大学目前有男子排球、女子足球、网球、田径、武术五支高 水平运动队,教练员在有限的训练时间里,不断提高训练理念、借鉴 先进科学的训练方法、手段,训练工作做到了扎实有效,运动员的训 练积极性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有一定提升。五年来,在国际比赛 中,网球队代表中国大学生参加了两届法国“大师杯”世界大学生网 球团体赛,分别获得第四名和第六名的成绩;在全国比赛中,有 11 名高水平运动员代表上海市大学生,参加了 2017 年第十三届全国学 生运动会比赛,获得金牌 1 枚、银牌 1 枚,铜牌 2 枚,6 项第四名至 第八名的成绩;在全国大学生单项锦标赛中获共得金牌 12 枚、银牌 10 枚、铜牌 8 枚,也涌现出大批具有健将级水平的优秀运动员。31 名高水平运动员出国或直升方式读了研究生。 2017 年大运会期间田径、网球、排球队均有运动员代表上海大 学生参加比赛,并在比赛中获得 1 金、1 银、2 铜,确保了 2-3 支高 水平队在全国高校处于领先水平。在扩大国际影响力方面,网球队代 表中国大学生参加 2 次国际比赛,武术队出国交流 2 次。 “十三五”期间获得了足球项目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资格,完成了 既定目标,在落实“体教结合”工作方面, “一条龙”的建设任重 道远。体育学院虽然与上海市体育局、上海东方男排、巴士网球俱乐部、市田径队有一定合作但并没有形成有效机制,在特色中学合作方 面与上海行知中学、山东省郯城第一中学签订了合作协议。
7、国际和港澳台学术交流频繁
“十三五”期间,体育学院有 2 名教师出访美国进修学习,7 名 教师分别参加了伦敦奥运会科报会、里约奥运会科报会和即将举行的 东京奥运会论文报告会。“十三五”期间邀请了 10 余名国外和港澳台 知名学者来体育学院讲学,分别与日本大学、日本女子大学、美国佐 治亚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台北市立大学、台湾静宜大学等知 名大学初步达成合作协议。首批招生的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已有 3 篇 论文被东京奥科会录用。
8、首批招生的体育专业硕士生成果丰硕
2019 年 9 月,体育学院首批 15 名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开 启了体育学院研究生独立招生培养的序幕。近一年来,体育专业硕士 培养取得显著成效。通过积极参加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举办 的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提升研究生学习能力。张育铭、凌鑫、袁存光 等同学在教育部举办的“冰雪创意大赛”中分获金奖和铜奖各 1 项, 体育学院全体学生组成的三支代表队参加了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 创新创业大赛华东片区比赛,全部获得三等奖。樊琛、袁存光、梁若 楠等同学的论文被东京奥运会论文报告会录用。另外,体育学院研究 生参加的上海市健美操比赛多次获得大奖。
9、体育场馆建设与服务不断改善
五年来,体育学院场馆设施中心勤于奉献,服务教学,把师生身 体健康放在教学服务工作的最显位置。每年服务体育教学(含课外活 动、晚自习)约 11 万小时,运动队、学生体育社团活动 5000 小时左 右,校内大型活动使用场馆 800 小时。五年累计服务师生时间超过 50 万小时。电子收费系统、场馆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网球场、篮 球场、荷球场等场馆先后进行了修缮,保证了教学训练服务。同时场 馆中心为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大学生体协、周边部队官兵、宝山区教 委、宝山区体育局等部门提供多样化的社会服务,满足了周边居民参 加体育锻炼的需求。2018 年、2019 年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服 务满意度测评,总体满意率超过 95%。中心先后被上海市大学生足球 联盟杯赛评为 2017 年度和 2019 年度最佳赛区、最佳赛事组织、体育 道德风尚奖。2017 年、2018 年学校游泳馆连续两年被评为市先进游 泳场所。在保障教学的前提下,2016-2019 年四年间,体育中心对外 开放服务收入共计 3282 万元,上缴学校利润 734.8 万元。体育学院 场馆设施中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10、校园足球发展中心服务社会成效显著
五年来,由上海大学校园足球发展中心参与的校园足球发展与运 行机制进一步健全,基本形成由校园足球联盟、市区两级精英训练营 (基地)、校园足球特色/传统学校、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市校园足球 发展中心及市学校体育评估中心构成的“六位一体”校园足球发展体 系,管办评研等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十三五”期间,107 所幼儿园 被命名为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356 所中小学学校被命名为全国校园 足球特色学校,5 个区命名为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区或“满天星”试点区;同时 16 个区分别成立了区级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50 所高校成 为大学生足球联盟单位,11 所高校具备高水平足球队招生资质。校 园足球注册运动员人数已达 3 万 5 千多人。大中小学一体化的校园足 球课程体系初步构建,基本实现了“校园足球特色校每周 1 节足球课, 其它学校每周 1 次足球活动”的目标。五年来,由我校校园足球发展 中心推动成立了上海市 140 余支各组别男女校园足球精英队,参训人 员达到 7000 多人,定期参加市级精英赛营员已达 3000 余人。2019 年中小学赛事(包括中职学校),我市 16 个区区级校际正式比赛场次 达到 5258 场,参赛队伍数量达到 2069 支;市级正式比赛分为 14 个 组别,比赛场次 1579 场,90 个赛区,参赛运动员 7881 人,参赛队 数 402 支。大学生赛事,市级正式比赛分为 6 个组别,比赛场次 286场,32 个赛区,参赛运动员 3031 人,参赛队数 127 支。
(三)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1、组织发展凝聚力不够
“十三五”期间,上海大学发展的目标定位是“将上海大学建成 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体育学院的 目标定位是“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建立系统的公共体育 个性化特色体育课程”等,体育学院的目标定位与学校发展目标定位 如何衔接,缺乏应有的措施和方案,导致教师对学院目标与学校目标 在统一认知方面存有误差,带来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具体表现就是工 作能动性不够、创造性较差,凝聚力不够。
2、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学校发展要求
学校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人才建设,如果学院发展缺乏人才导向, 以“学生为本”很难实现。五年来,学院人才建设相当落后,40 岁 以下教师的职称发展几乎停滞,同时 40 岁以下教师的学历偏低,发 展同样停滞。根本原因在于学院发展与学校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理 解上的矛盾和冲突,自身对体育发展的理解偏离体育科学的正常轨道。
3、缺乏高质量发展的投入与努力
“十三五”期间学校发展的步伐很快,多源于讲究高质量发展, 体育学院围绕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不足,因而在任何一个工作领域中都 缺乏“0-1”的创新,高质量成果在整个“十三五”期间表现不如意, 高质量发展的思想不聚焦,投入与努力程度缺乏。
4、制度建设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应
“十三五”期间,尽管学院不断努力在完善教学、社团建设、高 水平运动队建设等方面的相关制度,制度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制 度本身应有的内涵缺乏挑战性、竞争性和先进性。在目标定位有所偏 差、鼓励先进等方面制度缺失的条件下,“十三五”期间学院各方面 高水平的成果没有充分体现,发展特色不鲜明。
二、“十四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
“十四五”学校对规划制定的总体目标是“规划引领追卓越,善 做善成创一流”,如何从规划中去体现追求卓越,从行动中去做成一 流是规划精神的重要体现。过去的“十三五”,体育学院发展有喜有 忧,有些指标已经完成,也有些指标与当初设定的要求仍有较大的差 距,存在的问题有:总体思路与学校发展要求不合拍、缺乏学科体系 支撑、人才发展谋划不足、校内外资源整合考虑不够、精品成果偏少、 服务社会的内容不足等。这是“十四五”体育学院着力要解决的问题。
(一)面临的机遇、挑战、优势和劣势
从“十三五”到“十四五”是上海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从打基础 到全面提升阶段的重要时期。也是体育学院从服务于学校公共体育教 学到公共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和学科建设同步推进的机遇期,体育学 院转型发展的机遇是与学校发展面临的机遇同步关联的。学校在谋划
“十四五”发展中,特别提出要有争创一流的勇气,对标最高标准、 最好水平,干就干成一流、做就做到极致。 学校提出“追卓越,创一流”的发展目标对体育学院来说,是发 展的机遇,更是发展的挑战,这种挑战必然要在“0-1”中去寻求, 必须要改变原有的制度导向,必然要建设好体育学学科,必然要找到 体育学院人才培养的机制,必然要发现体育学院的发展动能。 体育学院目前发展的优势在于:一是国家政策支持。近年来国家 围绕体育发展出台多项政策,全国教育大会上进一步明确了把涵括体 育在内的“五育”并举作为教育发展指导思想;国务院也把“健康中国”、“全民健身”、“体育强国”列为国家战略,新冠疫情发生后,体 育教育的地位一定会越来越高;二是地处上海,又拥有综合性大学的 学科优势,同时面临上海大学快速发展的契机;三是体育专业硕士点 建设逐步走上正轨,考生人数逐年增加,生源质量不断提升;四是学 校学科交叉不断拓展,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有了条件性支撑;五 是学校鼓励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双万课程建设等各类金课课程建设, 为体育学院课程建设发展搭建了申报和深化的平台。 体育学院目前发展的劣势在于:一是长期聚焦于公共体育教学, 教师个人发展受到限制,导致教学积极性持续不高;二是尽管公共体 育教学在不断改革发展,但总体来说体育学院在整合和盘活校内外各 类资源,推进学院总体发展上不够;三是人才劣势较为明显,尤其是 中青年教师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缺乏;四是学科发展劣势,体育学 院因为缺少学科支撑,总体来说,在学校重点发展学科建设的背景下, 体育学科发展非常滞后。
(二)与标杆学院发展情况的比较与分析
我们分别选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苏州大学、 浙江大学五所综合性高校体育学院发展作为体育学院的对标单位。 清华大学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体育学博士后流动站,体 育学科建设走在全国体育学科发展的前列。清华大学体育部拥有教授 14 人,副教授 34 人,助理教授 2 人,讲师 8 人,助教 4 人。教师队 伍中博士 18 人,硕士 23 人,本科 21 人,博士生导师 11 人。高级 职称比例占到教师总数的 77.4%,博士占比 29%。北京大学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在最新 2020 全球 QS 体育学科排行榜上排名第 64 位,北京大学体育学科的优势地位在于其运动医学方向的成果超 越国内所有专业体育院校成果,在 QS 体育学 100 强中,大陆仅有北 京大学一所,北京大学体育教学部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占到教师比例的 82.4%;上海交通大学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9 软科中国最 好学科排名进入 4%;苏州大学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9 软 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进入11%;浙江大学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2019 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进入 10%。 与标杆院校体育发展的差距表现:(1)办学理念差距。对标名校 体育发展,体育学科建设均是伴随学校整体学科发展快速发展的,体 育学在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能够极大反哺整个学校学科体系的发展 与完善,体育学甚至在很多综合性院校中成为学科发展的佼佼者。长 期以来,体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没有在体育学院办学理念上得到重视, 导致教师仅仅满足公共体育教学,长此以往,温水煮青蛙,教师的教 学积极性不断丧失。(2)学科建设差距。高水平建设大学一般把体育 学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因为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 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的不断推进,推动体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日 益突显,体育学作为独立的一级学科,在公共卫生和运动健康促进方 面得到了广泛的社会支持;(3)人才建设差距。从对标院校体育学科 的人员构成看,人才建设差距十分明显,北京大学体育学高级职称占 比超过了 80%,青年教师高学历、高职称、高成果表现尤为突出;(4) 办学资源差距。横向和纵向资源利用上差距明显,清华大学广泛发动 校友建设体育学科,设立了体育产业基金,扶持体育教学和科学研究 发展;北京大学充分利用医学学科资源,建立运动医学研究所,运动 医学研究成果显著,这是体育学获得全球 QS 排名 64 的重要依据。
三、“十四五”期间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追卓越,创一流”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宗旨,也是“十四五”指 导体育学院工作的主要思想,按照学校“干就要干成一流,做就要做 到极致”的工作思路,“十四五”期间,体育学院将按照学校发展要 求和高校体育学科自身发展规律,以体育学一级学科申报和建设为引 领,以教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体质为根本,以服务社会需求为 动能,以培养优秀研究生为己任。对标标杆学校体育发展,外抢资源, 内抓管理,破解难题,让体育学学科发展、公共体育教学精品建设、体育社团品牌化发展、高水平运动队成绩有所突破。
(二)发展目标
“十四五”末学校的发展目标是要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按照这一总体目标要求,体育学院将在学科建设、教学训练、社团发 展和社会服务四个层面上明确发展目标,申报并实现体育学一级学科 硕士点落地,构建体育学科发展平台,加快体育学人才引智工程;积 极推进体育教学训练精品建设工程,在省市级以上“体育思政课程”、 “双万课程”、“精品课程”等高标准“金课”课程建设上有所突破, 高水平运动队取得更优成绩;加快体育社团的影响力工程建设,形成以体质增长、体魄增强为导向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发布高质量的学 生体质成长情况白皮书;打破校内外学科交叉和服务资源壁垒,提高 体育社会服务质量水准,共建共享体育学院发展成果。
(三)关键指标设定
1、学科建设与发展
申报并落地体育学一级学科,并以体育学一级学科建设为基础, 三年内至少和学校 2 个或 2 个以上的其他学科形成交叉平台,配套新 增至少 1 个交叉学科实验研究中心,并以该试验中心为基础,申报并 立项至少 3 项省部级及以上自然科学研究课题。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 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新焕发活力,以该基地为平台,至少立项 3 项 省部级及以上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抓好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论文 在研究方向上的聚焦工作,每年出版 1 部代表体育发展的专著。体育 专业研究生保持每年 22 人的招生规模。科研经费每年至少 50 万。
2、教学训练精品建设工程
积极推进教学训练精品课程建设,五年内至少申报并成功实施 1 门具有冲击上海市及以上水准的团队通识课程。至少孵化并申报 15 门左右的校级双万课程,至少有 2 门课程能够在“十四五”期间成功 获得上海市级“双万”课程。体育专业硕士在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上获 取前三名的奖项不少于 20 项;高水平运动队在全国或国际大赛上至 少取得 1 个第 1 名和 3 个前 3 名,上海大学女子足球队进入乙级联赛 前列。
3、社团建设工程
抓好体育社团在全民健身中的凝聚力工程,以培养能带动较多学 生参与、辐射面较广、影响力较大的体育社团发展工作。在保持现有 体育社团数量的情况下,新创 1 个高质量、叫得响的引领校园全民健 身国家级体育社团、2 个市级体育社团和 3 个校级体育精品社团,在 体育社团的引领下,学生体育参与人数每年有 10%的递增,建成学生 体育参与大数据,每年发布上海大学学生体育发展趋势和体育参与状 况白皮书。
4、社会服务
学科交叉实验中心、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能 够为政府和社会提供至少 5 项咨询决策和招标课题服务,创建体育学 院为社会发展的体育智库;校园足球社会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创建 1 个校园足球教练员线上线下课程教学平台、1 个校园足球数据库, 每年发布校园足球发展蓝皮书 1 本。每年场馆中心为体育活动和各类 大型场馆活动提供服务超过 12 万小时,服务满意度超过 95%。
四、“十四五”期间的重点任务与战略举措
(一)重点任务
1、强化党建引领,围绕中心促党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 引领力和事业凝聚力,通过各种形式教育,引导教职工以“追卓越、 创一流”为目标,勤奋工作、努力突破,带领全体师生朝着共同的目 标不断奋进。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等组织在汇集民意、凝聚人心、 推进民主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团结和凝聚一切力量,形成事业发 展的强劲合力,构建“团结向上、甘于奉献”的学院工作氛围。
2、抓好教学改革,促进人才高质量发展。全国教育大会把人 才培养认定为高等教育的核心。体育学院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在 大学体育个性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金课”课程申报和实施为抓 手,挖掘体育教育的潜质,通过体育教学高质量培养专业人才。夯实 体育专业硕士课程建设,积极参加全国和省市相关部门组织的研究生 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
3、强化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营造浓厚科研氛围。学科建设与 科学研究不仅是学校“十四五”重点任务,也是体育学院遵循发展规 律,谋求转型,实现突破的立根所在。学科建设的重点任务要进行学 科布局,充分激发教师的科研活力,加大科研团队培育,营造浓厚科 研氛围,产出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鼓励教师在各类科研机构中担 任职务。
4、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职业素养。以全面提高师资队 伍素质为目标,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为重点,实施教师职称提升和引 智工程,着力于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培养,建立有 利于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制度体系。
5、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强化体育精神培育。做好体育社团的校 园体育文化传播工作,推动体育社团提质增效,吸引更多学生以体育 社团为纽带进行体育参与,把体育社团打造成校园体育文化传播,培 养优秀人才的主阵地;积极发挥体育赛事的辐射效应,创新发展学生 身边的体育赛事,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促进学生体质逐年 增长。
6、拓宽国际交流与合作,弥补学院国际化短板。拓展国际合作 渠道,建立国际性的学科合作关系,积极推进教师教学科研训练的国 际互访和研究生短期访学,培养教师的国际化视野。
7、建设高水平运动队,做好体育精神的样板工程。提高教练员 训练水平,激发运动员训练积极性,保持竞技体育成绩处在国内大学 生的前列,在世界大学生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8、提高场馆服务能力与水平,提升师生满意度。加强场馆的科 学化和智能化管理,明确场馆发展定位,提升场馆服务意识,做好日 常场馆设施维护与保养工作,确保场馆发挥最大效益。校园足球发展 中心进一步增强服务社会能力,在校园足球顶层设计、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效应。
(二)战略举措
1、 重建体育学院网页,把钱伟长体育教育思想深刻融入到新网 页的建设之中;突显“上大体育”公众号体育精神价值的传播功能; 精心抓好体育教学系列思政课程,创建“体育中国”思政课程品牌, 塑造至少 2 个知晓度较高的校园体育文化项目。 外争资源,积极融入学校教学资源体系建设,与教务处紧密沟通, 与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课程团队进行融合,积极打造真正能够反映 “体育中国”通识课程建设要求的教学团队。抓紧布局研究生实习基 地建设,增加实习基地数量,通过体育专业硕士的社会实践,提升能 力和素质,能够在创新创业中展示水准。
2、 在研究生院的指导下,积极参加学科点的申报工作,努力实 现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成功申报;加快学科交叉研究中心、国 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建设;放眼全球, 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 3-5 名;加快内部教师成才的步伐,通过课题培 育与孵化,带动 3-5 名青年教师成才;积极进行各类科研课题申报, 重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申报工作,举行 课题申报论证讨论会;与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社会学院、经济学 院和管理学院等单位合作,实质性推进体育学与上述学院的学科实现 交叉融合,产出新成果。
3、 以追求卓越的教师激励和奖励制度为导向,完善现有的教学 科研训练奖励分配制度,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积极推动教师实行分类管理,完善学院教师考核制度,并把考核结果 作为深造、选拔和职务评聘的重要依据;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和培训 制,提升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
4、 定期调研学生体育需求和体育参与状况,改革体育社团供给 矛盾与失灵问题;强化体育节和日常大型体育活动学生参与,开展体 育社团学生参与评比的品牌建设工程;发布学生体质和体育参与白皮 书,提供学生在校四年体质成长档案,反馈体育锻炼效果,并把学生 四年体质增长率写进当年学生录取通知书,吸引更多学生报考上海大 学。
5、 与国际教育部、国际教育学院探索积极有效的合作模式;每 年邀请国外体育领域至少 2 名知名专家来我院进行短期工作、讲学; 每 2 年举行一次国际学术会议;研究生每年至少 2-5 人到国外知名高 校访学;与葡萄牙“里斯本大学”开展研究生合作培养工作。
6、 推动上大女足整队编制,引进知名女足教练员,快速推进女 足参加职业联赛;与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少体校、俱乐部和特色中学 缔结合作关系,拓宽优秀运动员选材渠道;积极推进教练员岗位培训 工作,每 2 年邀请 2-3 名国内外知名教练来我院讲座运动训练前沿动态。
7、 积极探索先进的场馆运营制度,从目标管理上下功夫,重视 互联网技术在场馆运营管理中的应用,提升场馆运营的质量和效率, 防范场馆运营风险;建立校园足球发展智库,开通校园足球教练员在 线学习平台,加大校园足球科学研究力度,引导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开展校园足球领域中的研究。
五、“十四五”规划执行的保障与监督
(一)保障措施
1、加强学院的党建引领作用,为规划实施提供政治保障
(1)以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统领全局,常态化加强学院领导班子 和各支部成员学习党章、党史和国情教育,牢固树立领导班子成员廉 洁自律的思想意识,坚定发展信念,用不断创新、舍我其谁的勇气推 动学院的各项事业发展。
(2)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完善学院工作体制和机制,发挥 支部在增强党员意识和服务意识中的组织定力,确保所有党员充分了 解和认知学校和学院“十四五”规划精神,凝心聚力,确保规划精神 和内容得到落实;
(3)加强领导班子和学院的干部队伍建设,完善议事制度,强 化议事规则和议事流程,落实干部的竞争性选拔制度,建立科学的干 部任用、管理、监督和考核机制,提升学院干部的党性原则和工作作 风。
2、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能和运行效率,善做善成
(1)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以学院发展为目标,明确学院 各级管理岗位工作责任、工作要求和工作标准,以激励先进为导向增 补和修订制度,发挥制度在学院良性运行中的杠杆作用。
(2)牢固树立依法依规治院,尤其要提升学院干部的知法履法 能力,增强全院教职工的法制观念,落实学校校园安全稳定工作责任 制和消防责任制,确保学院无重大责任事故和安全事故发生。
(3)加强民主决策,积极探索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有效路径。 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发挥教代会民主管理和监督作用,认真落 实院务公开制度,推行重大问题民主讨论、意见征询制度,积极开展 党内民主教育,完善党内选举制度,不断增强党内选举的科学性和规 范性。
3、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体育学院教职工队伍素质
大力加强教职工队伍的核心价值观建设,从比作赶超上挖掘教学 和科研典型;建立有效的政策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 积极性和创造性,致力于业务能力的不断改善,提高教职员工的职业 道德水平,营造风清气正的体育学院工作氛围;提供教职员工各种形 式的培训与进修,满足教职工不断进取的发展要求。
4、包容开放,资源整合,为规划实施提供健康的财务保证教育学院全体教职工要有融入学校发展的格局、拥有包容开放的 胸襟,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充分发挥每一位教职员工的活力,积极 拓展引资渠道,最大化引进各类专项投入,推动校企合作,互补优势 资源;加强财务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学校财务制度,落实 内控体系负责人和经费使用责任制,推动财务管理更好的服务学院的 教学、科研与训练。
(二)监督反馈
1、抓好 KPI 指标工作,把“十四五”规划内容做实做大做强。 按照“追卓越,创一流”的学校发展思路,以每年学校布置和学院制 定的 KPI 考核指标为依据,衡量“十四五”规划落实情况,确保规划 内容落地。
2、通过学院官方网页、教职工代表大会、教授委员会、学术委 员会等各种形式和手段,讨论和公布学院“十四五”规划内容和每年 KPI 指标的确定,做到人人知晓、人人理解规划内容与学院发展的关 系,接受学校和学院全体教职工对规划落实的监督。
3、把“十四五”规划分解为每年的发展指标,用“甘特图”形 式列出学院每年的工作任务要求,并把指标和任务落实到具体责任人。 每年将举行规划指标落实情况讨论,总结问题,分析原因,寻找差距, 提出解决方案,根据学校发展,适当纠偏规划在发展中的不适应内容, 确保规划内容紧跟学校的发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