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新闻 - 正文

助力体育强国 助力体育强校专辑——奥运:体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体现

创建时间:  2021/08/19  郭秀   浏览次数:

助力体育强国 助力体育强校专辑——


奥运:体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体现

卢高峰

北京时间8月8日晚,第23届东京奥运会落下帷幕。中国队获得38金32银18铜,位居金牌榜第二,金牌总数追平了中国参加海外奥运会的最佳战绩,创造了21项奥运会纪录,打破了4项世界纪录。在举国欢庆的同时,从校园里走出的一批奥运冠军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本次东京奥运会中国共派出运动员431人,平均年龄25.4岁,其中221人有本科或者研究生学历,50名奥运冠军中的45人是大学毕业或在读,其中不乏清华、交大等重点高校。高水平的学生运动员的辉煌战绩,让我们看到体教融合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体教融合不仅担负起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重要作用,更立足青少年身体素质健康,旨在使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国家的整体体育工作体制照搬前苏联模式,即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全国建立很多体工队,专门培养为国争光的运动员,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快速出成绩,提升国家荣誉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种做法直接导致体育和教育严重脱节,被不断诟病,上世纪80年代开始,旨在解决二者分离的“体教结合”开始不断进行尝试和探索,比如“在普通高校试点招收高水平运动员”、“高校建立高水平运动队”、“体工队进行改革”等做法出台。国家体育总局2009年撰文“体教结合 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指出,要“从国家层面研究制定体教结合相关政策”,提高运动员文化素养,拓宽运动员上升空间和渠道,推进体教结合。“体教结合”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素质教育,为国家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劳动者和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但由于竞技体育与学校教育在价值、目标、理念、运行机制、管理部门等方面的不同使得二者的冲突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2020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立足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旨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与之前的体教结合有着不同的着眼点与侧重点。为体、育两个部门共同推进青少年健康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指明了方向及路径。新的历史阶段,体教融合强调了学校体育的重要地位,要求大中小学都要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全面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健康,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接班人。

体教融合的探索路径

在体教融合的路径探索上,不得不提“清华模式”和“南体模式”。本次奥运会上夺得首金的杨倩便是清华射击队的一员,清华射击队,由清华大学和国家体育总局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共建,实现与国家队在体育、教育资源及信息上的共享共融。清华为国家队教练员、运动员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清华射击队队员也能得到国家队专业的指导和培训,张恒、王义夫、肖俊、单红、张秋萍、高静等一批教练先后执教清华班。另外射击队还与清华附中“一条龙”培养运动好苗子,形成贯通式培养模式,使得清华的体教融合模式不断焕发新的生机。而南京体育学院提出的“训练也是教育”的协同育人观,将育人融入运动训练中,彻底改变了以往过分强调竞技运动的特殊性而排斥育人共性规律的片面做法,成为全国高等院校体教融合培养精英体育人才的典范,被国家体育总局誉为“南体模式”。不论是“清华模式”还是“南体模式”,都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在体教融合方面作出的有益成功的尝试,都给我们高校办学带来新的启发和思考,提供了可以参考借鉴的宝贵经验。上海市近年来在总结校办运动队经验的基础上,以“足篮排、乒羽网、田径、游泳和武术等9个项目+X项目”为布局范围,由1所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与2—3所初中、4—6所小学共同组成一个基本的“一条龙”布局单位,完善体教融合全面育人的工作机制。

青少年的体制健康关乎国家的未来,“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要时刻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把学校体育工作摆到中心地位,深刻发掘体育的育人功能,让体育回归教育本身,充分发挥体育和教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作用,积极探索体教融合有效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真正做到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我校体教融合的工作举措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促进高校体育学科建设和课程体系完善的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高校体教融合的有益尝试。我校的高水平队共有田径、武术、排球、足球、网球5个项目。近年来,五支高水平队不断开拓思路,谋求发展,为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优秀运动员不断尝试和努力。以男排为例,男排与上海男排长期合作共建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上海男排和国家男排培养了20多位优秀运动员。曾在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三连冠”的佳绩。今年6月体育学院刘兵院长与上海市体育局排球中心共同签订《上海大学体育学院与上海排球运动中心战略合作方案》,明确了在教练互派、招生就业、交流比赛等诸多方面深度合作,积极探索学校体教融合的新发展路径。并且以招生为突破口,排球队计划在未来一年集中走访单县二中、重庆育才等10所全国排球传统强校,与之达成人才培养和输送方案,为校男排的快速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与发展,是体教融合的重要举措。2020年《意见》发布之后,高校高水平队如何建设,未来走向,毫无疑问是提到了更加高的层面之上。高水平运动队的长效发展,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布局,高校作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金字塔”,建立形成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人才培训体系,保障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其次,要推进高水平教练员的人才工程,如我校女子足球队,聘用前中国女子国家队浦玮,为项目专业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最后,要不断整合社会资源,逐步形成多元共建的发展模式。



上一条:助力体育强国 助力体育强校专辑——三人制女子篮球崛起、突破与上海大学校园篮球发展的构思

下一条:助力体育强国 助力体育强校专辑——体育教育如何助力体育强国战略——上海大学体育教育发展的总结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