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来,上海大学体育学院学科力量在研究成果的发表方面表现踊跃,特别是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呈现井喷状态,各级各类体育期刊论文发表618篇,其中核心期刊及国外重要期刊论文105篇。
作者姓名 | 论文题目 | 刊物名称 | 发表时间或期号 |
平杰 | 普通高校"体教结合"提高大学生运动队质量的对策研究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 2001年10月第3期 |
秦文宏 | 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高淑英撑竿跳高技术的运动学诊断 | 体育科学 | 2002年7月第4期 |
肖丹丹 | 青少年坐姿问题之浅析 | 人类工效学 | 2002年第4期 |
平越 | 钱伟长体育思想初探 | 体育文化导刊 | 2003年7月第7期 |
柏慧敏 | 论高校体育文化的结构、功能及转型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 2004年第3期 |
柏慧敏 | 竞技体育文化原论及其社会情感互动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 2004年第4期 |
邵斌 | 中国体操队大赛前运动员压力控制方法研究 | 中国体育科技 | 2004年第4期 |
邵斌 | 大赛前中国体操队运动员训练行为控制方法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 2004年第3期 |
平越 | 基拉宁眼中的奥林匹克与政治 | 体育文化导刊 | 2005年第2期 |
陆小聪 | 奥运会的举办与市民凝聚力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 2005年第3期 |
陆小聪 | 国外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状况的分析 | 体育文化导刊 | 2005年第4期 |
陆小聪等 | 奥运会与社会凝聚力——从社会学看奥运会的社会效益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 2005年第5期 |
程杰等 | 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设想与实施办法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 2005年第5期 |
程杰等 | 中长跑、马拉松运动员训练过程实时监控指导系统的开发与研究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 2005年第6期 |
卢高峰 | 我国羽毛球教练员岗位培训的现状分析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 2005年第5期 |
柏慧敏 | 竞技体育文化的社会理性互动研究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 2006年第1期 |
张秀萍等 | 运动动觉表象训练对提高射箭比赛成绩的实验研究 |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 2006年10月 |
申亮等 | 不同社会阶层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研究——以上海市阶层地位影响消费行为的社会调查为案例 | 体育与科学 | 2006年11月第6期 |
陆小聪 | 休闲与生活世界重建 | 体育科学 | 2006年第9期 |
赵婷婷 | 大鼠游泳运动后骨骼肌PGC-1αmRNA表达的时相性变化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 2006年5月 |
赵婷婷 | ALS、骨骼肌老化与运动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 2006年7月 |
邵斌 | 中国学校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研究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 2006年1月第1期 |
周玉芳等 | 对中国武术运动普及与推广地思考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 2007年第1期 |
王永 | 体育社团的性别差异研究"——以上海市高校为例 | 中国体育科技 | 2007年第6期 |
王光等 | 高水平散手运动员个性及感知觉等心理指标的实验研究 |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 2007年12月第6期 |
曾朝恭 | 放大老年人体育 |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 2007年11月第6期 |
程杰 | 我国运动员培养模式的对比分析 |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 2007年第5期 |
程杰 | 普通高校网球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 2007年第12期 |
张靖 | 关于高校体育课教学质量评估过程存在问题因子分析 |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 2007年第5期 |
顾红等 | 城市中间阶层群体体育休闲特征的社会学分析—— 以上海为例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 2007年第5期 |
陆树兵等 | 上海市高校网球俱乐部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 |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 2007年第3期 |
蔡正新 |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与管理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 2007年第3期 |
申亮 | 城市不同社会阶层居民体育消费决策探析 |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 2008年4月期 |
赵婷婷 | 黄芪丹参在AKT磷酸化介导的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发生中的作用 | 体育科学 | 2008年第8期 |
赵婷婷 | 过氧化氢对大鼠骨骼肌原代培养细胞线粒体生物发生的影响 | 体育科学 | 2008年第11期 |
秦文宏 |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与全球化的关系 |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 2008年第8期 |
柏慧敏 | 全球化背景下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异质同构 | 体育学刊 | 2008年第6期 |
申亮 | 东西方体育文化关系回顾与前瞻 | 体育文化导刊 | 2008年第11期 |
徐春毅等 | 高校武术教育现代化的内涵、目标及途径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 2008年7月第4期 |
曾朝恭等 | 新中国体工队的创建及其组织文化探析 | 体育文化导刊 | 2008年第1期 |
陆树兵等 | 我国体育经纪人培养体系研究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 2008年12月第12期 |
王光 | 新时期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之路探索 | 体育文化导刊 | 2008年2月第2期 |
邵斌 | 中国体操奥运优势项目人力资源有效管理研究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 2009年3月第3期 |
顾红 | 休闲体育锻炼对都市职业女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 2009年3月第3期 |
魏磊 | CBA与NBA赛制比较研究 |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 2009年1月第1期 |
张靖等 | 全国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研究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 2009年5月第5期 |
秋鸣 | 同场对抗球类项目训练理念研究 | 体育文化导刊 | 2009年3月第3期 |
秋鸣 | 中国国家队男子足球运动员比赛中体能特征研究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 2009年2月第2期 |
张靖等 | 上海市中小学生体育活动和暑期生活质量的研究 | 体育文化导刊 | 2009年12月第12期 |
王国勇 | 中葡都市青少年体力活动、健康体能的比较研究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 2009年第10期 |
孟少华等 | CBA与NBA门票市场的比较研究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 2009年4月第4期 |
魏磊等 |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发展研究 | 体育文化导刊 | 2009年第9期 |
秋鸣等 | 2008东亚足球锦标赛中国队跑动能力分析报告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 2009年9月第9期 |
徐漫云 | 服务营销视角下的我国体育赛事营销策略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 2009年11月第6期 |
周兰萍 | 日本少林寺拳法体系及其对中国武术发展的启示 |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 2009年11月第6期 |
薛原等 | 组织化的青少年儿童体育活动的探析 |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 2009年6月第6期 |
程杰 | 论体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文精神塑造 |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 2009年6月第3期 |
程杰等 | 我国优秀运动员人力资本收益管理研究 |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 2009年6月第3期 |
王文胜 | 论体育法价值 | 体育文化导刊 | 2009年12月第12期 |
杨小明 | 奥运舵手论 | 体育文化导刊 | 2009年7月第7期 |
杨小明 | 休闲体育发展模式的理论构建 |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 2009年7月第7期 |
杨小明 | 休闲体育发展模式的理论构建 |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载 | 2009年第11期 |
赵婷婷 | 一次长时运动和耐力运动对大鼠骨骼肌mtNOS及COXⅣ、SOD活性的影响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 2009年第1期 |
杨小明等 | 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条件 |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 2010年1月第1期 |
柏慧敏 | 上海休闲体育文化解析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 2010年1月第1期 |
王文胜等 | 对青少年铁饼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左侧支撑技术的研究 |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 2010年6月第3期 |
许凤 | 休闲体育的概念空间和现实意义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 2010年9月第5期 |
王永 | 体育运动与社会压力的缓解 |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 2010年8月第4期 |
王永 | 体育人口家庭生活满意度调查——以宁波市为例 |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 2010年10月第5期 |
薛原等 | 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现状及对策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 2010年11月第6期 |
许汸等 | 高校中层体育管理者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倦怠关系探讨 |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 2010年8月第4期 |
陆树兵 | 传统体育与人文教养结合方式探讨 | 体育文化导刊 | 2010年第3期 |
陆小聪 | 体育社会学研究视野的构筑 | 体育科学 | 2010年第11期 |
陆小聪 | 体育实践空间的社会学研究 | 体育科学 | 2010年第8期 |
周艳等 | 钱伟长的体育思想与实践 | 体育文化导刊 | 2010年第5期 |
王长琦 | 裁判质量问题的根源分析与对策研究 |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 2010年第6期 |
徐漫云 | 舞林大会与大众体育项目推广思考 | 体育文化导刊 | 2010年第4期 |
王光等 | 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群健身现状及服务体系的构建——以上海市进城务工人员群体为例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 2011年5月第5期 |
秦文宏 | 论转型期中国竞技体育风险的性质 |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 2011年6月第3期 |
杨小明 | 体育教学中道德教育缺失的现状考察及应对策略 |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 2011年6月第3期 |
周玉芳等 | 武术大众化与全民健身的推进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 2011年8月第8期 |
程杰等 | 我国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调查与预防研究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 2011年第10 期 |
杨小明等 | 钱伟长的体育情结 |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 2011年12月第6期 |
申亮 | Historical Review of State Policy for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国际体育史杂志(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Sport)(IJHS) | 2012年第4期 |
周兰萍 | 面向体验经济的传统武术发展模式探析-以陈式太极拳为例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 2012年2月第2期 |
申亮 | Hong F.Historical Review of State Policy for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SSCI) | 收录号:000303563600005 |
卢琳等 | Shaping of sports care values of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 亚洲体育科学 | 2012年12月第1期 |
徐英姿等 | analysis on sam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level of phys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 亚洲体育科学 | 2012年12月第3期 |
杨小明 | 中外寓德于体教育思想对学校体育改革启示 |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 2013年2月 |
杨小明 | 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的理论基础及战略原则 |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 2013年1月第1期 |
徐娜等 | 我国基层教练员工作绩效评估指标的研究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 2013年11月第11期 |
李效凯等 | F-FDG PET/CT显像中的棕色脂肪随机活化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 2013年11月第6期 |
杨小明等 | 不同区域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的比较研究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 2013年8月第8期 |
魏磊等 | 伦敦奥运会我国男篮比赛研究 | 体育文化导刊 | 2013年2月第2期 |
陆英浩 等 | 休闲体育文化的意义隐喻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 2014年3月第3期 |
杨小明 | 和谐社会视域下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的战略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 2014年5月第5期 |
李效凯 |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 2014年 |
卢高峰 |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 2014年 |
秦文宏 等 | 现代体育休闲活动中的身体及其主体性意涵 |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 2014年第6期 |